1889年,第一副一次性手套在William Stewart Halstead醫生的診室誕生,大大提升了醫療環境的衛生整潔度。
19世紀末,生產商用滑石粉或石松孢子粉加入手套機中,解決了手套不易穿脫的問題,但這兩種粉末會引起術后感染。
1947年,易被人體吸收的食品級玉米代替了滑石粉和石松孢子粉,沿用至今。
2016年3月,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(FDA)發布公告,建議全美禁用有粉手套。而在此之前,歐美有粉手套占到約50%的市場。
醫療行業有粉手套不被提倡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:
1. 易引起呼吸道炎癥或過敏。穿脫手套時,手套上附著了過敏原或蛋白質的粉末,被人吸入可引起過敏反應或者氣道炎癥。
2. 有可能出現皮炎反應。長期穿戴有粉手套,手套中的粉末會吸收皮膚水分,易引起濕疹和發癢癥狀,繼而產生接觸性皮炎反應,反復刺激作用使手部表皮的細胞通透性增加,屏障保護失效,繼而產生接觸性皮炎反應。
3. 可致傷口感染。有粉手套不僅可以作為過敏原的,還充當著病原體傳播過程中的載體角色,這在某種意義上更大程度增加了手術傷口炎癥反應或感染的風險。
所以,隨著醫療行業“健康、衛生、安全”意識的不斷提高,醫用有粉手套終將被無粉所取代。